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新中国60年钼工业的发展(二)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www.usingktv.com 时间:2011-04-07 20:42 来源:

 

三、我国钼冶炼

(一)钼冶炼发展与现状

钼的冶炼分为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火法冶炼是钼精矿经过焙烧后生成工业氧化钼,将工业氧化钼采用炉外法再冶炼成钼铁。工业氧化钼用于炼制特钢、不锈钢、合金钢、工业钢等的添加剂。湿法冶炼是将工业氧化钼采用浸出等化学方法制成钼酸铵及其他钼酸盐。一部分钼酸铵或其他钼酸盐用于制取钼颜料、抑烟剂、阻燃剂、防腐剂等;另一部分钼酸铵经过焙解生成高纯三氧化钼,高纯三氧化钼经过二次还原后生成钼粉,作为生产致密型钼金属产品的原料;还有一部分钼酸铵用于生产含钼催化剂,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含钼催化剂被广泛用于原油的加氢脱硫和脱氮。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钼冶炼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钼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但钼冶炼在旧中国却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钼冶炼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创业过程。我国最早生产钼酸铵的生产单位是上海利培纯粹化学厂(1949-1952年),采用反射炉焙烧钼精矿,利用几只普通的缸和不锈钢反应锅,靠手工操作生产钼酸铵、钼酸钠,年产量只有7吨。之后上海立德化工厂、北京化工厂亦开始生产钼酸铵、钼酸钾、钼酸钠等,但以钼酸铵为主,年总产量只有几十吨。1949-1955年我国钼的冶炼刚刚起步,没有一家专业的冶炼厂,全是化工厂,且形不成规模。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兴建的大型正规化钼冶炼企业有:吉林铁合金厂钼铁车间(1957年建成)和株洲硬质合金厂钨钼车间(1958年兴建),均是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吉林铁合金厂钼铁车间是时至1985年国内钼精矿焙烧生产能力最大的冶炼厂,年处理钼精矿能力发展到6000吨的顶峰,年产钼铁由最初的400吨发展到2000吨,余者为氧化钼。吉林铁合金厂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大量进口钼铁的历史。株洲硬质合金厂钨钼车间是我国第一家从钼精矿开始生产至钼金属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与此同时,上海胶体化工厂自1965年开始生产钼酸铵及其他钼酸盐产品,该厂生产的钼酸钡是我国最早用以代替进口氧化镍及氧化钴,用于搪瓷行业的产品,吉林锗厂1964年开始用钼精矿生产钼酸铵,1981年其生产能力由原来的600吨/年提高到1000吨/年,是当时我国钼酸铵产量最大的厂家。成都御河化工厂,自1970年开始生产钼酸铵及其他钼酸盐,年生产能力为400吨。东台钼酸化工厂(现在的江苏峰峰钨钼制品有限公司),于1977年兴建,生产以钼酸铵为主的钼酸盐产品,年生产能力为100吨左右。杨家杖子矿务局,从1966年开始以钼细泥为原料,生产钼酸铵,年生产能力70~80吨。栾川县钼业公司于1982年在原钼酸铵厂的基础上,将采、选、冶联合经营成一个钼综合生产单位,年处理钼精矿能力为1000吨左右。

2.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我国钼火法冶炼(氧化钼、钼铁)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钼冶炼能力低于2万吨/年,其中小型钼冶炼企业多,分散各地,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单一,大部分钼铁生产企业能力在500吨/年以下,独立存在的氧化钼、钼铁焙炼厂较多。

90年代初,我国氧化钼、钼铁冶炼企业发展较快,有200多家氧化钼、钼铁冶炼厂,几乎有钼精矿生产的地方都有氧化钼和钼铁冶炼厂,独立存在的氧化钼、钼铁冶炼厂较多,氧化钼、钼铁的冶炼能力远大于钼精矿的生产能力,尤其是辽宁省、河南省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冶炼能力达到了7万吨/年以上。

进入21世纪,我国氧化钼、钼铁的焙炼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钼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钼选矿生产规模的扩大升级,钼冶炼能力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钼选矿的企业大都建立了配套的钼冶炼设施。许多地方将小钼选厂进行了整合,建立了规模较大的钼冶炼厂,而在东北和洛阳许多独立的钼冶炼厂被迫停产。我国氧化钼、钼铁的焙炼能力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万吨/年提高到2008年的20万吨/年以上,增幅900%,其中5000吨/年以上的钼冶炼规模已不在少数。现我国氧化钼、钼铁的焙炼能力都向大型化发展,尤其是国内两大钼联合企业---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钼焙烧能力均在2万吨/年以上,还正在扩大其生产规模。

3.我国湿法冶炼的发展(钼酸铵和其他钼酸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钼化工产品主要以生产钼酸盐为主,而工业钼酸铵产量占钼酸盐产量约90%,产品品种主要有四钼酸铵和七钼酸铵,钼酸铵企业生产能力在300吨/年以下,其中乡镇企业只有30~50吨规模。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钼化工产品增加了钼酸钠、钼酸钡等其他钼酸盐及高纯二硫化钼、高纯三氧化钼,钼酸铵亦增加了二钼酸铵、三钼酸铵、八钼酸铵和十二钼酸铵,现钼酸铵的生产规模在1000吨/年以上的较为普遍,有的企业钼酸铵生产规模达到1万吨/年。钼酸铵生产能力从80年代初期的1000吨/年,发展到现在的4.5万吨/年,而高纯三氧化钼生产能力超过8000吨/年。

(二)钼冶炼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

1.火法冶炼(氧化钼、钼铁的生产)

(1)氧化钼、钼铁产品质量提高

20世纪80年代末直到20世纪结束,我国氧化钼、钼铁的产品质量较差,达不到外商的要求,被国外歧视性的称为“中国钼”,售价低于国际市场价格5%~8%,更生产不出国际市场要求的含钼57%以上的氧化钼。经过多年来我国钼选矿技术的提升及改进,2003年开始我国钼精矿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原来只有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可生产含钼为51%以上的钼精矿,含钼为57%以上的氧化钼及品质较高的钼铁,现国内能生产51%以上的钼精矿的企业比比皆是,可生产含钼为57%以上的氧化钼和含钼为70%以上的钼铁销往国际市场,改变了中国氧化钼、钼铁产品在国际钼市场的形象。

(2)氧化钼、钼铁冶炼技术提升

氧化钼焙烧炉由原来的落后的反射炉发展为外燃式回转窑和较先进的内燃式回转窑,现国内大型钼生产企业正在引进国外更先进的多膛炉焙烧氧化钼。采用旋风收尘器与电收尘器串联使用,对钼精矿焙烧尾气中粉尘进行回收,是钼精矿焙烧中钼回收率由原来的95%提高到98%。同时,从根本上对焙烧钼精矿的尾气二氧化硫气体的治理已提到了议事日程,有的企业已采用国内较先进的非稳态制酸回收二氧化硫气体,既治理了环境污染,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社会效益。

钼铁的冶炼采用炉外法,冶炼过程时间很短约为15分钟但排放的烟气较多,大约为9~12万立方米/小时。烟气内的烟尘颗粒很细,采用干法旋风收尘器与布袋收尘器串联使用,除尘效率(回收率)可达98%,提高了钼铁冶炼的回收率,烟气排放浓度达到了排放标准。

2.湿法冶炼(钼酸铵及其钼酸盐等钼化工产品)

(1)钼化工产品质量提高

钼酸铵纯度、晶型和聚集状态是影响其后续钼金属产品质量最主要的指标。20世纪70年代我国钼酸铵生产采用传统的氧化焙烧浸出结晶工艺,金属回收率在87%左右,产品中K、Na含量高达700~800μg/g以下,钼酸铵的总回收率由80年代的90%提高到2008年的95%以上。改进了钼酸铵的生产工艺,在钼酸铵的晶型和聚集状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是后续产品---钼制品的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钼化工产品品种,不单只有钼酸铵及其他钼酸盐,还有高纯二硫化钼、高纯三氧化钼等。

(2)钼化工技术发展

钼酸铵作为生产钼制品及含钼催化剂等的原料,它的质量决定后续产品质量,为此,国内钼业生产经营者在钼酸铵生产技术的改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十五”期间,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攻克了非团聚ADM技术难关,并实现了产业化,熔解的高纯工业氧化钼已获得了世界钼加工领先企业的质量认证;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外技术合作引进的项目,采用自主研究的非团聚二钼酸铵工艺技术和美国克莱迈克斯钼业公司强制连续结晶工艺技术相结合的双重优势,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来实现过程参数控制及生产过程连锁和批量控制,生产的钼酸铵质量高,为生产高质量的钼粉及高精尖的钼金属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钼冶炼企业简介

1.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氧化钼、钼铁冶炼厂于1986年建厂,氧化钼生产能力5300吨/年,2001年扩建了生产能力10000吨/年的氧化钼生产线。2007年新建生产能力4300吨/年的氧化钼生产线,氧化钼系统总产能达20000吨/年。钼铁冶炼年从1996年开始生产,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2007年扩建,生产规模10000吨/年。

1989年12月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建成了生产能力为500吨/年的钼酸铵生产线,2001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的钼酸铵生产线投产,2005年扩建后达到钼酸铵生产能力4200吨/年。

2001年1月二硫化钼400吨/年生产线投产,2003年8月扩产后达650吨/年,2005年再次扩建达1000吨/年。

钼试剂2001年1月首次生产,设计产能50吨/年。

高纯三氧化钼生产线于2002年建成,年设计生产能力1000吨/年,质量符合普兰西或帕罗马要求。2004年扩建了年设计产能1800吨/年的高纯三氧化钼生产线。2008年又建成投产了8000吨/年高纯三氧化钼生产线。

2.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洛钼集团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71年9月,当时建厂时主要是以生产农业钼酸铵为主,年产50吨钼酸铵。1999年2月成立洛钼集团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系列冶炼加工产品,公司当时仅有3各生产车间,具有年产2000吨氧化钼、1000吨钼铁的生产能力。2004年9月年产5000吨氧化钼、3000吨钼铁的生产线工程竣工。2005年7月建成了年产5000吨氧化钼内加热式2台回转管窑。2006年5月扩建完成了年产6000吨钼铁生产线,9月新增年产5000吨氧化钼生产线。2007年2月钼铁生产线扩建成年产13000吨的能力。2008年7月,新增年产5000吨氧化钼的生产线。至此企业已经具有年产25000吨氧化钼,13000吨钼铁的生产能力,产品回收率达到98%以上。

钼酸铵始建于1989年,1990年投产,产能300吨/年,产品品种种类有:二钼酸铵、四钼酸铵、质量执行标准:GB/T3460-1982,回收率89%。2004年扩建,2005年投产,设计产能1000吨/年,产品种类有:二钼酸铵、四钼酸铵、七钼酸铵。

高纯三氧化钼始建于2004年,2005年投产,产能750吨/年。

3.姜堰市光明化工厂

姜堰市光明化工厂创建于1990年,是专业从事钨钼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含钨、钼废料回收,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循环经济重点企业,主要产品有:钼酸铵、钼酸钠、高纯三氧化钼、二硫化钼、钼粉、钼制品、钨酸钠、钨粉、钨条、钨粒等钨钼系列产品。钼酸铵生产能力5000吨/年,钼酸钠生产能力3000吨/年,高纯三氧化钼生产能力2000吨/年,钼粉生产能力2000吨/年。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4.葫芦岛市连山区兴业铁合金厂

葫芦岛市连山兴业铁合金厂始建于1995年,地处辽宁葫芦岛钼矿基地---杨家杖子钼矿与钢屯钼矿的中间位置。兴业铁合金厂作为葫芦岛是第一批钼产品自营进口企业,主要从事钼铁和氧化钼的生产加工及出口销售业务,由于该企业对焙烧及冶炼工艺提出众多改进措施,对钼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007年,是该公司实现质的飞跃的一年,投资几千万对原有氧化钼焙烧及钼铁冶炼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建成年产氧化钼15000吨的回转窑两座及年产钼铁20000吨的冶炼设备,回转窑生产设备获得国家专利。同时,企业的环保设施也通过了省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并取得达标排放许可证。目前,国内拥有此项焙烧设备和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而采用回转窑进行氧化钼的生产已经被列为2009年钼产品出口配额申请的重要考核条件。

同时,该企业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拥有完整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已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以先进的设备、科学合理的工艺、严格的管理、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基石,又有一只生产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队伍和专业的技术人才做中流砥柱,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我国致密金属钼制品的加工

(一)我国致密金属钼制品的发展与现状

1.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金属钼制品的发展现状

北京电子管厂是1956年建成投产的,北京电子管厂钨钼车间是我国最早从事钼酸铵制取钼粉、钼条并加工成板丝的生产单位。上海灯泡厂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于1954年拉出了中国第一个钼丝。

株洲硬质合金厂钨钼车间(1958年兴建),是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自贡硬质合金厂钨钼车间(1965泥破土动工,1970年底建成投产)是株洲硬质合金厂钨钼车间之后的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二大型专业生产钨钼制品的生产企业。株洲硬质合金厂钨钼车间还是我国第一家从钼精矿开始生产金属钼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1981年我国开发出了第一批新的钼制品,如粉冶态钼顶头、小钼板坯、高温钼条、钨钼合金等及其他大异型钼制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钼冶金的工艺研究一方面向超高纯发展,另一方面为满足某些金属钼制品特殊性能而研究的掺杂其他元素,掺杂方法由固---固相参杂发展到固---液相掺杂。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株洲硬质合金厂与上海钢研所联合,成功的研究出钼液---液相掺杂工艺,使掺杂钼的均匀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我国的钼金属加工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缩短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经过40多年的自我发展,中国的钼工业从从地质、探矿、开采、选矿、冶炼、粉末冶金、压力加工和钼产品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已在世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属钼制品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钼加工业大力发展民用产品,但没有独立生产钼制品的企业,一般都是钨钼制品厂。科研院所研究的主要力量放在钨上,对钼的研究能力力量较为薄弱。到了90年代,开始有钼采选企业摄入钼的加工领域。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钼市场价格在2003年开始暴涨之后,我国钼制品的发展日新月异,有钼资源的企业将产品链向下延伸,现钨钼加工企业钼制品的生产能力所占全国的份额在逐年减少,钼大型联合型企业及独立进行钼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占比重较大,发展较快,钼粉生产能力100-200吨/年,发展到500吨/年以上的钼加工企业较为普遍,有的企业钼粉的生产能力已达到3000吨/年,现国内钼粉生产能力达到了1.2万吨/年。

(二)致密金属钼建设的主要成就

1.金属钼制品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产品品种增加

我国不但钼制品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近10年来增加了钼制品的产品品种。如研究与开发各种金属钼及钼合金,诸如钼制成的纯致密钼、细颗粒和超细颗粒钼粉、超高纯钼粉、高温致密钼、各种钼的化合物、微量元素合金化的钼合金、稀土钼、钨钼合金、钼膨胀合金、钼单晶等。随着世界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钼及其化合物和合金除了在军工、尖端等领域中的应用之外,已开始大量转向民用工业领域,从而使钼及其化合物和合金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深化,钼的新产品和新品种不断出现。

2.金属钼制品技术水平提高

钼粉生产先后引进了美国HAPER公司的18管还原炉设备及技术、德国Elino公司的还原炉设备及技术,为我国生产高质量的钼粉和高精尖的钼金属制品迈进了关键的一步;研制开发了多种钼金属制品,投入生产,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加了钼金属制品的品种;以连续轧制法代替经典的旋锻法对钼及其合金进行开坯加工是难熔金属加工技术的新发展,这项技术不但能提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克服了旋煅开坯工艺本身的缺陷,使钼及其合金材内部组织均匀,性能提高,为钼及其合金棒、杆、丝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钼丝新工艺采用三辊Y型超音频在线加热、连轧连伸工艺,可将直径50mm的钼棒直接拉伸成Ф5.8mm的钼线坯,仅需4分钟,为世界首创,填补国内空白。

(三)主要钼加工企业简介

1.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钼粉车间于1993年10月,设计能力70吨/年,2003年形成1100吨/年钼粉的生产能力。其中引进了一条美国钼粉生产线,成品率、回收率、质量大幅度提高,促进了该公司钼粉的出口。2006年又引进德国钼粉生产线,建成了600吨/年钼粉生产线,钼粉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扩大钼粉的出口量。同时又经过钼粉生产线改造,现已形成钼粉生产能力3000吨/年,钼烧结能力3000吨/年,钼条锻轧能力900吨/年。

钼制品车间于1992年9月开始筹建,1993年底投产,年设计能力35吨/年,主要生产小规格钼条、钼板坯。2005年8月底形成了钼制品设计产能700吨/年。2008年制品成品率98.2%,回收率99.6%,现在的主要产品有48棒、大棒坯,大板坯、精板坯、电极等。部分异型件、大板坯、大棒坯、钼电极等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

锻轧钼条于2007年5月开始筹建,2007年8月投产,设计产能300吨/年,经2008年5-6月改造,新制作马弗炉两台。至此,锻轧板产能达到600吨/年,2008年生产锻轧板720吨,回收率98.2%,成品率99.19%。

丝材车间于1996年底筹建,1997年10月试车投产,年设计能力:钼杆100吨/年、喷涂钼丝140吨/年、粗丝48吨/年,细丝12吨/年,当时由于工艺不成熟,产品空心、断丝、毛刺现象严重,产量很小。2002年3月完成填平补齐技改项目,细丝产量可达30吨/年,2003年新增部分多模拉丝机,细丝产量可达90吨/年。2005年5月完成粗丝扩产技改项目,喷涂钼丝产能可达108吨/年、粗丝72吨/年。

2006年公司将部分拉丝机调拨金钼光明,2007年金钼光明建成产能20亿米/年钼丝生产线。

2.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钼粉生产线始建于1986年,1987年投产,产量150吨/年,质量执行标准:GB/T3461-1982,回收率98%。扩建于2004年,2005年投产,设计产能500吨/年,质量执行标准:GB/T3461-2006,回收率99.3%。2005年在重组原军工企业744厂基础上成立的钼钨材料研发、生产企业,现已形成年产钼粉2500吨、钼烧结制品1500吨、钼丝500吨、钼板片500吨的生产能力,其回收率分别为99.14%、99%、97%、92%,产品质量高于国标要求。

3.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的钨钼车间1958年开始建设,是国内第一家生产钼酸铵的厂家,当时的回收率为92%,钼酸铵质量达到MSA-2级,年产钼酸铵500吨。1980年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钼精矿采用加硝酸在高温情况下通氧进行催化分解,使钼的回收率达到了96%以上的标准,压煮液采用萃取法回收金属铼,回收率比火法工艺提高一倍,经济效益显著,为世界首创。

株硬钨钨钼车间生产钼粉主要用来生产军工钼条,其规模为年产250吨钼条,从钼酸铵到钼条回收率为98%,质量达到国家Ⅱ级。该厂技术不断进步,品种不断增加,目前能生产喷镀钼粉、钼板坯、钼顶头、钼坩埚、钼电极、钼流口、拉丝钼条、钼丝、钼杆等各种各样的钼制品,还可根据用户啊要求生产各种规格的钨钼制品,粉冶态钼顶头等产品先后获国家级奖励。

讲过50年的生产和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改造现有设备,已形成由湿法冶炼到金属制品深度加工的生产、科研体系,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雄厚的技术力量。该公司主管的钻石牌钨钼制品、深加工产品和钨粉、钼粉等金属粉末产品远销欧、美、日、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钨钼生产线建立和完善了先进的科研管理和质量管理模式。科研创新力度大,进展快,研发生产出直径470mm*700mm特大钨坩埚和注射成型设备。钨钼板材轧制生产线研发生产出各类0.2mm厚规格的钨钼板材和各种厚度规格的钨钼靶材等深加工制品。

4.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自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是世界第四、中国第二、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大型硬质合金和钨品制品供应商,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硬质合金工业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钼制品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也是一个相对具有优势的产品。钼制品生产体系历史悠久,工艺完整,品种齐全,产销量大。1965年建厂设计时,钼制品作为公司三大产品之一,年生产能力为300吨,产品单调,仅有钼酸铵、三氧化钼、钼粉、钼条(锭)几种。

经过40余年的努力,该公司钼制品生产产能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提高。现今钼粉生产能力为年产1200吨,钼制品年产可达800吨;品种有钼酸铵、三氧化钼、钼粉、钼顶头、钼板坯、钼异型、钼条及钼丝等,所有产品品质均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中尤以钼条和钼丝产品营销量大,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该公司与1996年元月建成一条先进的钼丝生产线。该钼丝生产线全套从日本东邦引进技术和设备,设计初期规模为年产钼丝30吨,生产从钼条到Ф0.04mm的各种规格的钼丝。经过近10年的努力,公司对日本东邦的钼丝生产工艺进行合理的改进,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的升级,并填平补齐增添设备,使产能扩大到年产200吨的规模。1999年这条钼丝生产线在国内首次实现单根喷涂钼丝达到50kg以上的世界先进水平,并生产出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的白钼丝。随后又投资新建一条400吨/年的钼丝生产线,使该公司钼丝生产能力扩升到600吨/年的规模。这条钼丝生产线采用“Y”型轧机开坯技术,降低了损耗,改善了工人劳动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有配以国产最先进的各种拉丝设备,使钼丝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钼丝产品品种有喷涂丝、电器用钼丝、改拉丝、线切割丝、照明灯丝、加热丝、轧带丝及白钼丝等。其中喷涂钼丝单重可在50kg以上,电器钼丝探伤缺损低于2点/kg,白钼丝弯折性能良好并能达到镜面光的水平。近年来,钼丝出口量不断增加,使该公司深受国外用户欢迎,产品在国外极具影响力。

5.江苏峰峰钨钼制品有限公司

江苏峰峰钨钼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系东台市钼酸化工厂,于200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而设立的。始建于1979年,主要生产钼酸铵,1985年开始与原上海灯泡厂联营,进行钼金属制品的生产。

2008年钼酸铵生产规模为5000吨,实际产量达到2670吨,从钼精矿到钼酸铵的回收率达到95.6%,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主要为钼金属制品配套。

钼烧结制品自1988年形成60吨/年垂熔钼条生产能力后,经过1995年、1998年、2001年和2005年4次技改扩能,2008年生产规模为2000吨,实际产量1460吨,主要产品峰峰牌拉丝钼棒质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五、我国钼外贸

(一)钼外贸的特点

1949-1957年我国出口的全是钼精矿,进口的全是钼制品,出口金额大大超过进口金额,给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有力的支援了国家建设。

1957-1977年的20年间,生产上起伏波动,带来了进出口的不稳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给出口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钼有几年连1吨也未出口。钼的出口到1957年止只限于出口钼精矿,1958年开始有了钼铁的出口,1963年开始又有了钼酸铵的出口。“大跃进”期间,钼精矿出口达到了最高峰,随着产量下降,出口量也跟着下降,1966-1969年出口量一度降到了1000吨以下,1970-1977年连1吨也没有出口。

1978-1985年,经过拨乱反正,经济建设稳步前进,钼的出口以后所恢复,但出口量任然较低。

1986-1991年,我国出口钼产品以钼精矿、钼铁及钼酸铵为主,占总出口量的84%~94%,从1986年开始才有钼金属的出口。

1992-2008年,我国出口钼产品以工业氧化钼、钼铁等炉料产品为主,占总出口量的84%-96%。

(二)钼外贸发展与现状

1950-1983年我国累计出口钼精矿63240吨,平均每年出口钼精矿1860吨,出口量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上升,1959年出口量达到6305吨,创造了此阶段最高水平。进入60年代平均每年以32%的速度下降,1960-1969年平均每年出口量1990吨。1970-1977年8年期间则完全停止出口。1978-1983年平均每年出口仅650吨,1983年实际出口仅20吨,1986年才恢复正常出口量。

我国钼冶炼产品从1958-1985年,共出口钼铁2874.5吨、钼酸铵8645吨、氧化钼及钼粉1988吨、钼酸钠等酸盐528吨,共创外汇10959.3万美元。

1985年之前我国钼产品的出口主要以钼精矿为主,其他出口产品为钼制品。1978年我国出口钼精矿225吨,创汇金额102万美元,钼制品创汇为548.1万美元,总创汇金额为651.1万美元。1985年我国出口钼精矿1414吨,出口创汇434万美元,总创汇金额为538万美元。1992-2002年虽然出口量大幅增长但出口创汇金额增长幅度却不大。到2003年以后,由于国际木市场价格大幅度增长,出口量增长幅度不大,但出口创汇金额却大幅增长,2003年首次突破了5亿美元,2004年出口量与2003年相近的情况下,出口创汇金额一举突破15亿美元,2005年出口量同比降低了23.89%,而出口创汇却突破了25亿美元,同比增长66.62%,达到了近年来的顶点。2006-2008年由于国内消费大幅度增长及国家宏观调控使我国钼产品出口量逐年降低,而出口创汇的增减随着国际钼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

在90年代,我国进口的钼产品主要是钼矿砂及其精矿(钼精矿),占钼产品总进口量的90%以上,但21世纪以来,钼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所占份额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占钼总进口量的60%~80%,工业氧化钼的进口量占到了20%左右。

(三)钼产品出口结构变化

1985年以前,我国出口钼产品主要以钼精矿为主,其他出口产品主要是钼铁和钼酸铵,从90年代开始我国钼精矿的出口量特别小,出口钼产品主要以氧化钼、钼铁等炉料产品为主。产期以来,我国钼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是钼的净出口国,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从1992年开始,我国钼产品出口以钼炉料产品(氧化钼、钼铁)为主,该类产品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约84%~96%。自2005年以来,我国钼炉料产品出口量逐年大幅下降,而钼金属产品的出口量逐年大幅增长。钼炉料产品的出口份额由原来的90%多降到了80%多,而钼金属制品的出口份额由原来的3%左右提高到8%左右。

(四)钼产品出口份额的变化

21世纪以来,我国钼精矿产量由占世界第三位跃居世界第一位,从占世界总产量的3%上升到现在的33%。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钼消费量大幅增长,我国钼产品由原来的三分之二靠出口外销,但到2008年转向国内消费占三分之二。

六、我国钼行业曾发生的重大影响事件及重要变革

1.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3月2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欣然题词“建好钼业基地,做出更大贡献”。

2005年9月29日,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该公司从传统工厂制向现代公司制的根本体制转变,是公司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07年4月26日,金堆城钼业作为主发起人以资产出资联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4月17日,金钼股份A股首发成功上市,募集资金约89亿元,搭建起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融合发展的广阔平台。

2.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1年9月,洛钼集团公司于厦门钨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双方合作成立4500吨/日白钨选矿公司“洛阳豫鹭矿业有限公司”,使企业填补了白钨方面的空白。

2003年7月,洛钼集团选矿三公司浮选柱改造工程正式竣工投入运行。该年8月20日上午,集团公司在露天矿举行15000吨/日扩建工程大爆破开工典礼;11月25日下午2时整,露天矿实施装药量为585吨的大爆破,至此,处理量将从原来的8000吨/日扩改到15000吨/日,称得上“中原第一炮”。

2006年8月经洛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名称变更为“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4月26日,洛阳栾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0.224012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