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与发展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www.usingktv.com 时间:2004-01-01 00:00 来源:

陶遵华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现状


  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由于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强化污染治理,使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没有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长,部分污染的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1.节能降耗、污染治理为目标的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的推行,对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数有色金属 骨干企业以治理环境污染为主进行了技术改造,特别是在原国家经贸委1999年发布6号令、16号令以后掀起了淘汰落后工艺、进行清洁生产、治理环境污染的高潮。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项目以铜、铅、锌重金属冶炼、自焙槽电解铝改造为主,技术起点高、生产规模大、工艺先进。铜冶炼采用先进的闪速熔炼、熔池熔炼技术代替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铅冶炼采用SKS炉氧气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新工艺,替代烧结锅——鼓风炉工艺,实现铅冶炼烟气制酸,氧气侧吹熔池熔炼环保炼铅新技术有望将炼铅工业从污染型转向清洁型;铝电解采用大型预焙槽代替自焙槽,八家大型铝生产企业联合倡议并承诺,在2005年底前全部淘汰自焙电解槽,进行清洁生产。
  2.强化污染源治理,减少三废排放。根据86家主要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的统计,2002年安排环境治理项目255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94个,废气治理项目66个,固体废物治理项目42个;污染治理资金5.15亿元,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2.6亿元,综合利用产品利润1977万元。
  在有色金属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由于推行清洁生产,强化污染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基本控制,部分污染物呈下降趋势,环境状况有所好转。但有色金属行业是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之一,污染治理历史欠账较多,加之产品产量发展势头强劲,会增加新的污染物排放点,因此,总的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推进清洁生产的思路
  1.树立清洁生产观念,顺应世界新潮流。重视生态建设、重视环境保护、重视消费者保护,已成为21世纪的世界潮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顺应这一潮流。一是要树立绿色经济新观念。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经济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要认真贯彻执行2003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的精神,给予绿色产业优惠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促使其走技术进步、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应实施绿色经营战略,实行绿色管理,开展绿色营销,把开发绿色产品作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坚持走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之路。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传统产业,有色金属不仅作为功能材料,而且也作为结构材料渗入到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发展速度一直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保持同步发展,充分显示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特点是贫矿多,富矿少;小矿多,大矿少;共生矿物多,单一矿物少。由此造成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流程长,单位产品能耗高,水耗大,三废产生量大等问题,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之一。为了解决生产发展和污染环境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在有色金属行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能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是重大的预防性环境管理策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必须遵循“十六大”走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的精神,以高科技为先导,加强企业管理,改变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粗放型经营,实行集约化经营,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益,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投入少、产出多、高效益、轻污染,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生产发展道路,使之成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2.提高全体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清洁生产既是一种新的环保策略,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人们的观念、意识对推行清洁生产非常重要,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清洁生产推行的基础。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的认识不到位,就难以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产生应有的压力和激励作用。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的清洁生产意识、知识和技能水平,树立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预防思想,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来对待。#p#分页标题#e#
  一是战略性。清洁生产是污染预防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作为战略,它有理论基础、技术内涵、实施工具、实施目标和行动计划。
  二是预防性。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全过程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其实质是预防污染。
  三是综合性。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完善管理。
  四是统一性。传统的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难以有机结合

0.233389s
Baidu
map